各系党总支:
为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党内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组织发展和建设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
(一)丰富内容,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和大学生党员队伍实际,确定教育培训内容,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党员。经常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纪条规和反腐倡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
(二)改进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各总支分党校每学期开展培训,党员党性教育要制定教育计划,采取举办培训班、党课教育、报告会、专家辅导、专题讨论、知识竞赛、参观考察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集体学习教育。各党支部要联系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认真搞好自学,组织研读理论书籍。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定期给大学生党员讲党课、作形势报告。对困难党员,采取结对帮学等形式,落实教育要求。
(三)健全制度,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建立教育学习日制度,各党支部每月确定一天为党员教育活动日,在坚持正常学习的同时,相对集中一定时间开展学习培训、主题实践、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教育活动,落实学习的考勤、补课、通报制度。党员参加经常性教育情况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强化管理措施,规范党员行为
(一)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把加强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作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发展党员的全过程。推行入党积极分子团组织推优、党小组推优和班主任推荐“三推”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预审制度、票决制度、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
(二)改进党员管理方法。创新学生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设立学生活动的临时党支部,扩大党员教育管理的覆盖面,发挥党员在各类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党员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定期开好组织生活会,把每个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中。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对无故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要及时帮助教育;对于长期不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要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对违反党纪党规的,要按照党的纪律给予处分。
(三)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推进党务公开,增强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营造党内平等讨论交流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尝试推行党内重要会议旁听制度,安排部分学生党员代表旁听党总支部分会议。
三、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党员作用
(一)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大学生党员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学生党员义工服务、“结对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党员中组织开展“树好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办好一件实事,奉献一片爱心,带好一帮同学”的五个一活动。加强党员义工队伍建设,组织大学生党员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拓宽大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健全制度。推行大学生党员公开承诺制,大学生党员结合自身实际,每年承诺做几件具体实事、好事,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党员奉献日制度,定期组织大学生党员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为群众做好事。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党员考核监督制度,从政治思想、专业学习、遵纪守法、文明修养等方面对学生党员提出具体要求,并采取普通同学、教师、学生党员座谈、打分等方式,进行满意度测评,通过党员自评、党组织评议、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得出测评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与预备党员转正、年度考核、评优推先、组织处理等挂钩。
(三)激发内在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党员, 表彰优秀党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建立特困学生党员联系制度,为困难学生党员排忧解难,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加强队伍建设。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生党务骨干,把党支部书记的精力从整理学生党建材料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帮助做材料中锻炼成长,让党支部书记、组织员抽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