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主持人: 罗洪
主备课人:吴志英
参与人: 桑文婷、林凯华、谢丰忆
地 点: 马院办公室
时 间: 2020年9月
一、学情分析
2020级新生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亲身经历者和实践者,在这场突如起来的疫情中,他们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抗疫中的优越表现背后的理论依据,学生不清楚,不明白。
教学目的
但是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既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模式全方位比较的全球公开课,也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开放式的、体验式的中国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公开课。教学中通过对比中西方抗疫答卷,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几乎在所有可比的领域都明显胜出,让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二、教研过程
(一)由教研室主任罗洪讲此次活动的意义及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必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要有效运用集体备课机制。开展集体备课,教师们通过共同研讨、交流经验、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教学方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也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
本专题旨在通过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西方抗疫答卷的对比,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让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二)由主备课老师吴志英讲述本专题的教学思路及设计
说教学内容
本专题共有六个教学内容,分别是:一是这张“中国答卷”,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二是这张“中国答卷”,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三是这张“中国答卷”,见证了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四是这张“中国答卷”检验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水平;五是这张“中国答卷”,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六是这张“中国答卷”,书写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国担当。
本专题教学我们的教学目标是:经过这场疫情的考验,希望广大生工学子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以满腔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扎实学习、努力拼搏,把青春梦想、人生追求自觉融入实现国家梦、民族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教材处理:(一)重新组合。在把握整体框架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我把教材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中国速度;二是中国力量;三是中国精神;四是中国担当。我把这张“中国答卷”,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这张“中国答卷”,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整合为中国速度;把这张“中国答卷”检验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水平和这张“中国答卷”,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整合为中国力量;把这张“中国答卷”,见证了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提炼为中国精神;把这张“中国答卷”,书写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国担当提炼为中国担当。
(二)设计创新。整个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中西方在抗疫过程中的鲜明对比而展开,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出结论。
(三)延伸拓展。课后分享链接和参考书目、文章、视频等,让学生同学课后延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高度。
说学生
学生具备客观事实的感应,感受到中西方在抗疫过程中的巨大差距,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但是中国在抗疫大考中为什么能有这份满意答卷,学生并不十分知晓,理论层面还比较欠缺。
说教学手段
采用大量科学客观数据、音频作为支撑,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增强课堂效果。
说教学过程
通过一段视频(疫情在全球爆发,每天不断上升的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比例)导入本专题的教学主题。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场疫情看作一场考试的话,面对这样一场大考,各国领导人、各国政府、各国人民是如何答卷呢?你给中国的抗疫答卷打分多少?(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接着具体展示本专题的内容。有的是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从而得出结论;有的是通过视频、数据法让学生直观判断;有的是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从而推论出答案。
最后,通过本专题学习,让学生在抗疫生动实践中,了解中国抗疫大考的“答卷”,从而更加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四个自信”,鼓励广大学子奋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三)集体评课
罗洪:本专题教学中吴老师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设计思路简洁明了、教材重组适当合理,充分体现了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新理念。
林凯华:教学中,吴老师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并精心设计富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求知欲极高的学习状态中,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结构的教学课件,重视直观生活经验的情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桑文婷:吴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给我上课提供了很多鲜活的思路。而且吴老师的数据、视频等资料很丰富,使得教学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谢丰忆:吴老师的教学很生动,很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非常恰当,避免了照搬教材的尴尬。 本专题意义深远,讲好本专题对于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有着重大意义。吴老师刚才的教学分析很到位,运用不同手段把内容展现出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三、教研小结
在吴志英老师的带领下,通过集体讨论,全面把握整个专题的教学方向及教学目标、重难点。有利于自己进行个性化设计,使整节课目标落实更到位、有效。收到了预想的效果。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