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学生。基础教研室于11月15日进行了线上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围绕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展开了热烈研讨。
蔡慧老师认为,“六个坚持”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德法课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面向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担当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奉献精神教育,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高凤妹老师认为,要将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德法课教学,比如: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内容融入绪论部分进行教学,增强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本质特征等内容融入第三章中国精神进行教学,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刘国新老师认为,“六个坚持”之间具有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的逻辑展现以及如何践行初心使命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要加强阐释,讲鲜活、讲透彻其中的理论逻辑,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桑文婷老师认为,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勇于创新,让课堂有源头活水。
罗洪老师认为,德法课要运用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的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有很多重大的理论创新,要把这些重大理论通过创新转化成教学体系,推动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激励青年一代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与活力。
基础教研室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好、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备课、精准解读、全面阐释,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教育引导学生。






基础教研室
2022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