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面向大众的从网站展示到BBS社区的信息互动;还点对点的从电子邮件沟通,到MSN、QQ、飞信等在线和实时保持与学生的联系方式已经成为辅导员熟悉且主要使用的主要网络功能。
1.网站展示是网络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发端。随着网络的概念逐步被接受,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的红色网站开始出现。红色网站主题鲜明,内容针对性强,极大地丰富了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受到了积极上进的学生群体欢迎。其模式原理与原有的板报、海报模式相近,但是由于借助网络对时空限制的打破,网站实现了快速的更新和传播,并且形成了不断积累的资料库。
2. BBS社区是当前大学生最热衷的网络生存方式。作为很多人聚在一起的网络聊天,BBS是一个自由交流的虚拟公众场所,类似于现实的“英语角”等形式活动的在线。它的出现,解决人们缺乏自由发表言论的机会的苦恼,也正是这一点使之成为大学生群体至今最长盛不衰的网络行为。辅导员进入学生的BBS社区,可以进行信息发布,同时也能迅速的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开展实时的、针对性的网络情绪引导。
3.电子邮件沟通是网络思想政治开展的最初形式。当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邮件就成为了每个人最初的网络标记。辅导员使用电子信箱与学生交流,其模式还是与学生通过传统书信方式类似,但是通过网络传播,这种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
4. MSN、QQ以及后来出现的与手机短信通讯结合的飞信,是网络点对点交流的一次飞跃,也是人们交流方式的一种蜕变。这种沟通更加迅速便捷,而且可以永远在线。特别是,随着网聊、短信文化的出现,这一即时通讯手段经常可以通过几个符号的传递,来形成交流双方的意会和默契。辅导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紧密的与学生保持联系,而且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情感。
这些网络工具的出现,正在改变辅导员工作的方式和空间,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随着web2.0时代的出现,网络的自组织特性更加明显,而且现实个体对网络虚拟个性张扬的需求开始不断增强。于是博客、播客、维客等网络新媒体开始陆续出现,这其中博客以其方便易用和个性鲜明,已经可以包容博客、维客的部分功能,使之成为大学生热衷的焦点。相比之前的网络工具,博客可能实现更多的功能。
1.对比网站,博客更具个性。博客不同于网站的文化特性在于它可以是现实个体的网络形象再造,这一效应对网络这一虚拟空间特点是一个变革,对网络使用者往往更具吸引力。同时,通过丰富的博客功能开发,它又存在着建设成为个人门户网站的可能性;且可以通过音视频共享,可以使得博客兼具播客效应等,使之更加生动。
2.对比BBS,博客的主体性更强。由于BBS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用得用户在发表帖子时有时可以不假思索,随意性强,必然会造成无关信息较多,辅导员很多的网络工作容易湮没,不容易实现鲜明的虚拟形象塑造。而博客是以日历、归档、按主题分类的方式来组织文章或帖子,并进行分类,且可以作为知识管理系统来管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读者分享讨论。因此,博客的博主主体性很强,有较强的DIY空间,易于彰显个性行为。
3.对于电子邮件和及时网络交流工具等,博客的时空分享性突出。点对点的交流往往是个案的即时或延时交流,个别性突出。但是作为辅导员而言,学生很多的个案具备一定的共同点,加之原本就存在的很多共性问题,因此博客共享性在针对固定群体就显得时空适应性强,更具普适价值。
由此,博客作为新的网络交流工具,可以通过有目标的设计和建设,较好的拓展辅导员工作空间,更加有效地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