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我系开展《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专题研学暨“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2-07-05


绿水青山党旗红,

农家古寨事事兴。

正值七一建党日,

寻迹观景感时新。

峥嵘岁月换新天,

深刻使命记心间。

研学蓄力再出发,

全力喜迎二十大。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7月1日,我系前往宦溪镇降虎村开展《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专题研学暨“七一”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组织参观红色古村、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引导党员教师身临其境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并在读书与实践相结合中,感悟《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中所蕴含的思想伟力。



启程

行程中,系党总支叶美璇书记对本次专题研学进行动员讲话,她指出:此次研学地址降虎村是一个融合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建设于一体的晋安区乡村振兴试点村,希望大家能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并将理论结合实际,认真品悟《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将书中蕴含的思想伟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访古迹·红色丰碑忆峥嵘


   



80多年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在降虎村浴血奋战, 600多名烈士忠魂长眠于此。为重温革命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我系组织全体教师沿着降虎村的红色之路,在先驱的光辉足迹中,接受了一场精神熏陶和思想洗礼。


01

缅怀革命先烈



降虎村红军墓前,全体教师聆听了红军英勇抵抗国民党军队围剿的故事,一齐对在战斗中牺牲的英勇烈士行鞠躬礼仪,致以深切的悼念。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系总支书记叶美璇、系主任罗格莲组织全体教师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烈士们深深三鞠躬,并敬献鲜花。


“青山有幸埋忠骨,英雄无言千秋在。”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就如同丰碑一样,在风雨中屹立,永垂不朽。



02

参观红色基地



降虎村旁,矗立着一座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馆内陈列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记载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锈迹斑斑的大刀、弹头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血战。

纪念馆内,大家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视频,多角度、多方位重温了北上抗日先遣队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动人故事,对革命先烈的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观山水·绿盈乡村看振兴

蓝天白云下,老师们漫步在降虎村的古街古道上,一边听讲解员讲述村庄的变化与发展,一边欣赏着山清水秀的美景,清风徐徐,阵阵炊烟扑鼻而来,自然风光和百姓安居乐业的烟火气融合得恰到好处。


美丽乡村少不了大自然的馈赠,但更离不开人们辛勤的开发与建设。聚焦时代发展,挖掘资源优势,依托党建促振兴,把“山区”变“景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降虎村的发家致富的重要法宝,这里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都见证着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物华新·汲取力量悟使命

01

书籍导读


参观结束后,叶美璇书记为全体教师导读《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

叶美璇书记指出,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要学出三个成效:一是要学出本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宏大的眼界格局、科学的思路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诚挚的为民情怀,并以此指导实际工作,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学出责任,要主动融入“机制活、产业新、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蓝图中,特别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推动福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建设;三是要学出情怀,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始终牢记“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02

学习研讨


党课结束后,老师们三俩成群,选择一个静谧怡人的角落,悉心品读《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他们结合自己的家乡变化发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展开激烈的研讨。

闽山闽水物华新,福山福水福建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是福建得天独厚的资源与宝贵的财富,成就了福建这一有福之地。发端于福建南平的“科特派”制度使得中青知识分子深入到农村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我的家乡如今已然成为了茶果飘香的风水宝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青年教育工作者,我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求实、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将书中蕴藏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日常工作的百倍干劲,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岗位上,开出花、结出果,以青春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学生党支部书记陈静思(福建南平)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记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思想与实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超越时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作为福建泉州人,总书记总结的晋江经验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辅导员,创新精神也必不可缺,我们应积极学习弘扬总书记的智慧理念,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与教书育人的职责紧密联系。

——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方爱珍(福建泉州)


“木兰溪一期防洪工程开工时,习近平同志等省领导与6000多名干部群众、驻军官兵一起参加了义务劳动。”品读《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看到与木兰溪治理相关的章节,颇为感慨。我来自莆田,木兰溪是家乡的母亲河,蹉跎的岁月中我见证了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华丽的蜕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决策的改革思路,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人民的赤诚情怀,并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在福建这片热土上留下奋斗无悔的青春足迹。

——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李铮(福建莆田)


近期认真阅读了《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这本书,这本书是习近平总书记17年半扎根八闽、躬耕实践的真实写照。我的老家在福建省寿宁县,寿宁下党也曾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辛勤工作的足迹,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还给下党乡回信祝贺下党乡脱贫。作为一名老区县出来的党员教师,要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新福建蓝图贡献力量。

——教工党支部党员范丽敏(福建宁德)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研读了《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我受益匪浅。总书记在福建的十七年半的时间,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的时期,在福州,我有幸见证了在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福建日新月异的历程。现在我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辅导员,我更有责任引导学生,跟随总书记的足迹,用脚步丈量福建闽山闽水,用实践检验所学真理。                                        

——学生党支部党员陈岳(福建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