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健康食品系于6月组织各班围绕主题教育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0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面对新的战略使命和历史责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要站在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教育对国强民富、文明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21食安班 蒋青燚
本次集中学习指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谓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新一代青年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贡献国家和人民。要好好学习,担当起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责任。要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积极参加活动,努力学习,投身教育。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19五专食检班 乔宇晨
02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分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作品以及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

满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22食检2班 黄若玲

莆仙戏又称兴化腔,它的形成经历了歌舞百戏、兴化优戏、兴化杂剧以及与戏曲木偶戏相互交融等阶段,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的非遗。
22食检2班 陈茜

苗族服饰的文化以它原生原创的魅力和超越时代的审美意蕴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绽放异彩。
22食检2班 杜美婷
03
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
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我认为这不单单是对内蒙古地区未来发展提出的建议,更是对全国各地外来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就如自2003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亲自谋划、部署、推广的“千万工程”,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本目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创造性推广和吸收浙江经验,精准施策,将广阔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勇担生态环境保护重任,从保护环境的点滴做起,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食检1班 赵恩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内容指出,内蒙古要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绘制出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这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具体行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理解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和特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应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借鉴和推广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并在实际工作中勇于创新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2食检1班 张颜
04
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走深走实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二十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在杭州、宁波、湖州、金华等地实地走访,广泛接触各级党政干部、基层群众、企业负责人等,与二十年来亲历见证“千万工程”的老党员、老支书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与长期工作在“三农”一线的同志深入交流,并委托相关单位到嘉兴、丽水等地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

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又奔向新的目标,积小胜为大胜,创造了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的典范。实践证明,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历史耐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尤其要注意防止换届后容易出现的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倾向,以良好的作风进一步赢得党心民心,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21食检2班 曹永珍
通过本次政治理论学习,我对浙江“千万工程”这一重大决策的背景、目标和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认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一项具有远见和战略眼光的重要举措,对浙江农村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这项工程的成功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以及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与领袖思想的相互激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和实践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早日为祖国做出贡献。
22食检2班 黄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