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赓续而繁荣昌盛
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
“返家乡”社会实践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回乡之旅,更是一场深入挖掘家乡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文化宣传行动。
今年暑假,郭辰颖同学来到烈士陵园,怀着崇敬与沉重的心情缅怀先烈。一座座墓碑,铭刻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他们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挺身而出,毫不退缩,用生命捍卫了正义与尊严。她凝视着墓碑上的名字和事迹,深感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是他们的无畏牺牲,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安定生活。他们的精神如同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23食安班郭辰颖

在暑假期间,陈欣悦来到福清侨乡博物馆参观了其中的福清革命史陈列馆。参观革命博物馆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体验。她通过实地参观,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这种体验比课本上的描述更为震撼人心。这个展馆陈列了许多关于抗战期间的物品,还有许多抗战期间的英雄们的介绍,例如,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时期,在其他城市读书的福清籍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加入中国共青团或中国共产党。他们利用寒假、暑假回到家乡的机会,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火种。通过这些关于福清的革命小故事,让我意识到,革命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忆,它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23食检2班陈欣悦
今年暑假,邱家恩前往蟳埔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蟳埔簪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蟳埔簪花的美丽令人叹为观止,其色彩斑斓、形式多样,每一朵花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艺术。在簪花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簪花的技巧上,更体现在对生活的态度上。蟳埔簪花让她体会到了文化的力量,它是文化的传承,更是精神的寄托。通过簪花,邱家恩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她收获了美的享受、情感的流露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
——23食安班邱家恩
在这个暑期,王钰琳同学来到了泉州开元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深度的文化洗礼。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佛教文化与闽南文化交融共生的生动例证。寺内的大雄宝殿、东西塔等古迹,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人在惊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特别是东西双塔,屹立于寺中,不仅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历史,也成了泉州人民坚韧不拔、开放包容精神的象征。
——23食检2班王钰琳
在这个炎炎夏日,林艳玲前往福州的三坊七巷,进行了一次文化与历史的深度探索。走进三坊七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朴的青石板路,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古建筑,每一砖每一瓦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三坊七巷的民间艺术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福州的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等传统工艺,展现了福州人民的智慧和匠心。而那悠扬的南音、热闹的评话,更是让三坊七巷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三坊七巷之行,不仅让她领略了福州的古韵之美,更让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感悟。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如同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让她受益匪浅。
——23食安班林艳玲

在本次“返家乡”社会实践中,我们试图捕捉并展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描述传递对家乡的热爱,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动中来。“返家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对家乡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探索。用行动诠释对家乡的热爱,用文化的力量连接每一个心灵,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代青年的文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