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

发布人: 时间:2013-07-09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

专业名称  药物分析技术

专业代码530306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  专科

专业需求

一、指导思想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合作的道路”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总体指导,以医药行业一线岗位对药物分析技术高技能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医药行业、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基本要求,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建立规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和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二、专业分析

1、行业背景及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药产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商品之一。我国医药市场近5年内以15%左右的速度在发展,预计到2010 年底将达到7600亿元,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之后的世界第7大医药市场。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质量的提升,人们自我治疗、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和城镇医疗保障覆盖面扩大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落实,我国的医药市场和非处方药(OTC)市场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到2010年,福建省医药行业总体经济目标是:医药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年均递增21 %;医药工业增加值68亿元,年均递增19%;医药工业实现利税25亿元,年均递增20%;医药商业销售额158亿元,年均递增13%

2、人才需求状况

从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国药品行业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25万以上。“食品药品行业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严重不足,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食品药品行业的发展。”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人事司司长张耀华如是说。
  我国食品药品行业包括药品(包含中药、民族药)、化妆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及食品餐饮服务环节等,其中中药还包括种植行业。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及监管各环节对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新版GMP的实施,对4678家药品生产企业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有关研究报告,全社会对执业药师的需求到2020年将达到80余万名,而截至2010年底,我国执业药师队伍为18.5万多人。全国药品检验检测队伍到2015年需求将扩大到近3万人,到2020年将扩大到3.9万人,而目前只有1.6万人。此外,市场对医疗器械生产、研发、检验检测、装配维修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高技能型医疗器械人才更是成为健康产业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同时,市场对保健品、化妆品专业人才也存在巨大的需求。

就业面向

一、初始岗位群

主要面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各级药品检验所,从事药品检验、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等岗位。

(一)主要职业岗位群

药品生产企业的原辅料、中间产品及成品检验岗位,药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岗位;药品经营企业质量验收岗位及质量管理岗位;各级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化学药检验以及药品生物检定岗位。对应的职业工种主要为:药物检验工、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中药制剂检验工、化学检验工。

(二)相近职业岗位群

药品生产岗位,药品销售岗位,化工类原材料及产品的质量检验岗位。

二、发展岗位群

经过一定的经验积累,学生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与监督管理部门可从事有关质量管理工作,如QA(半年至一年)、QC组长(一年至三年)、检验室主任(三年至五年)、质量管理部门主管(五年至八年)、技术革新以及新技术应用等科研岗位(三年至五年以及以上)等方面。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德(思想品德)、(基础理论)、技(职业技能)、(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分析检验以及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数理基础和人文知识;

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公共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

4)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5)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

6掌握必需的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7掌握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内容,明确全面控制药品质量以及质量管理的意义;

8熟悉药品检验质量体系概况,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概念;

9熟悉药物检验基本管理制度;

10掌握药物分析所必需的药物检验技术、中药制剂检验技术、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等专业知识。

2.能力要求

1)具有专业岗位工作需要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达到相应的水平;

3)具有英语阅读能力,能够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

4)具有良好的相关实验操作技能,能正常使用常用仪器;

5具有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的基本技能

6具有使用常规和先进检测仪器对常用药物进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基本技能;

7)具有对制药工艺用水、辅料、中药材、化学药物及制剂、中药制剂进行检验分析的技能;

8具有对药品在整个流通中的质量监控检查管理的技能

9)具有解决岗位技术问题的技能;

10)具有对分析仪器进行简单维修保养与使用的技能

11具有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及信息分析、处理和整合的能力

12具有一定科学论文写作的能力

13)具有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3.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民主和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遵纪守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实干创业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职、爱岗、敬业。

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高技能人才必备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有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习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科学;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3)专业素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素养、专业思想牢固;对岗位工作任务具有较强领悟性;能迅速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能创造性地开展专业工作。

4)身体心理素质:具备自我认识自我锻炼的意识,具备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工作、与人相处好。

5)职业素质:具有强烈的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具有积极向上、愉快合作的职业心态。

三、主要职业岗位描述

(一)药物检验工

1.工作职责

运用化学、物理化学等技术,依据质量标准对药物(原料药、中间产品及成品药)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对药品质量进行判断。

2.工作任务

1)依据要求进行药品的取样及预处理。

2)根据药品质量标准选择检验仪器,准备试药试剂。

3)操作各类检验仪器进行检验。

4)根据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填写检验原始记录,正确处理检验数据,出具检验报告书。

3.包含工种

药物理化检验工、药品溶出度检验工、药品色谱检验工、药品紫外检验工。

(二)微生物检验工

1. 工作职责

能够利用微生物方法完成常见药品的有害物质检查及含量或效价测定。

2. 工作任务

1)药品的无菌检查。

2)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3)药品的热原及内毒素检查

4)药品的效价测定

3.包含工种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工、药品效价检验工、药品内毒素检验工。

(三)中药检验工

1. 工作职责

运用化学、物理化学等技术,依据质量标准对中药制剂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对药品质量进行判断。

2. 工作任务

1)使用提取、升华、色谱等手段对中药制剂进行预处理、纯化。

2)使用显微鉴别技术对中药制剂进行鉴别。

3)使用理化鉴别技术对中药制剂进行鉴别。

4)根据药品质量标准用薄层扫描法中的外标法测定药物含量。

5)根据药品质量标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中药制剂、测定其含量。

6)其他中药制剂检验任务。

3.包含工种

中药理化检验工、中药溶出度检验工、中药色谱检验工、中药紫外检验工。

(四)质量管理员

1. 工作职责

负责质量信息采集、分析、统计、上报,对检验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技术指导、培训、考核。

2. 工作任务

1)负责质量信息采集、分析、传递工作。

2)监控质量体系运行状况,按月统计、上报质量分析报告。

3)检查、监督、指导检验员按检验规程对进厂原辅材料进行检验,确保不合格原辅材料不被投入生产。

4)检查、监督、指导检验员按检验规程对成品进行抽检,保证出厂药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5)负责检验规程的制修订草案编写。

3.包含工种

质量统计员、品质保证员、GMP质量管理员、GSP质量管理员。

(五)药物制剂工

1. 工作职责

运用生物或化学合成等技术,用原料药、药用辅料或动物、植物、微生物提取原料,并生产各种剂型成品药物。

2. 工作任务

1)使用切割、粉碎、研磨等设备对动植物及微生物原料进行预处理。

2)采用浸泡、分馏、过滤等分离技术,提取、纯化有效药用成分。

3)采用超滤、结晶、干燥等方法进行精制。

4)使用衡器将原料药按规定量包装。

5)制备符合药品生产标准的工艺用水。

3.包含工种

药物制剂工、药品提取工、药品用水生产工。

四、职业核心能力

1)具备药物分析工作基本的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操作技术。

2)具备使用常规和先进检测仪器对常用药物进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基本技能以及对分析仪器进行简单维修、保养与使用的技能。

3)具备对化学药物及制剂、中药及中药制剂进行检验分析的基本技能。

4)具备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的基本技能。

5)具备药品质量检测所必需的有关化学药物检测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及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等。

6)具备在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单位及药检部门的药品质量检测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对药品在整个流通中的质量监控检查的能力。

7)具备对车间生产、经营企业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基本能力。

职业证书

   毕业时,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见表1

1  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颁证单位

等级

1

药物检验工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厅

三级或以上

2

微生物检验工

3

中药制剂检验工

4

质量管理员

5

药物制剂工

6

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福建省教育厅

三级

7

计算机等级证书

一级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设置架构及说明

本专业课程设置是在以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药物分析技术岗位工作任务和国家对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的现行要求,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改革,除国家规定的思政课程、军事课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以及体育课程以外,将其他课程按照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发展的岗位工作内容,对相关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梳理,将课程体系划分成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拓展学习、素质教育等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均有其明确的目标任务,并有若干课程组成。其中,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模块围绕专业核心模块的要求而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素质教育和拓展学习为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素质保障。因此,在专业核心模块的教学内容中是以体现完成药物分析技术岗位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应用为核心的,同时辐射相近岗位和发展岗位群的工作内容的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尤其突出与岗位工作任务匹配的综合实训和生产实习,并把它们作为专业核心模块的中心内容。

课程的基本架构是以药物分析技术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对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架构的核心。并以此为核心组织基础和素质等课程,形成课程体系架构图,见图1

1  课程设置架构图

二、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见表2

2   课程体系结构明细表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公共基础模块

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

健康与安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军事理论、安全教育等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含学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创业就业指导)等

文化基础教育

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等

专业基础模块

专业基础理论

药用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用微生物学、药理学、医药应用统计、药物化学、中药成分提取分离技术、GSP/GMP实务

基本实验技能

专业核心模块

专业核心技能培养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药剂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药品生物检定技术

专业综合技能培养

药物制剂分析综合实训、微生物综合实训、技能鉴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

拓展学习模块、素质教育

专业选修课

销售技巧、电子商务、医学基础、药学英语、药品调剂、食品分析基础、急救知识

公共选修课

社交礼仪、合唱艺术、舞蹈艺术、乐器演奏、应用文写作

素质教育

专业讲座、素质讲座、社会实践、职业技能竞赛等

三、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的基础实验平台(基础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平台、综合实训(单项及综合技能实训内容及要求见表3)及生产(顶岗)实习平台,加强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超过50%),满足职业技能需要。具体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

3  单项及综合技能实训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训项目

实践技能考核内容

考核实施学期

1

无机化学

实验安全、环保知识;常用玻璃仪器名称、用途、洗涤、干燥;试样称量、溶解过滤、烘干和灼烧操作;溶液、缓冲液等的配制;不同溶液浓度的换算;化学试剂的分类、包装和储存要求。

第一学期

2

分析化学

正确使用分析天平(电子);滴定液配制和标定;正确使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指示剂;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各种滴定法、PH计、721752、薄层、柱层色谱操作。

第二学期

3

有机化学

几种物理常数测定(α、mpbpd);常用实验装置的搭建;主要功能基的鉴别、萃取操作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及纯化。

第一、二学期

 

4

药用微生物学

灭菌技术;接种、培养技术;显微镜观察技术;革兰氏染色技术。

第二学期

5

 中药化学

天然药物各主要类型的成分提取、分离、检识。

第四学期

6

药物化学

常见化学药物的合成、鉴别。

第三学期

7

药理学

药理基础知识;小白鼠的称体重、换算药量;小白鼠的捉拿、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灌胃几种给药技术。OTC药推介。

第三学期

8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各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生产工艺。

第三学期

9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电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可见-紫外、红外、荧光、原子吸收)、色谱分析法(GCHPLC)的仪器操作技术

第三学期

10

药物分析技术

药物取样方法;典型药物鉴别、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的检查、含量测定;片剂、注射剂、复方制剂分析技术。

第四学期

11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

中药制剂检验通用技术;理化鉴定技术;常规检查技术;杂质检查技术;含量测定技术。

第四学期

12

中药鉴定技术

中药材来源、性状、显微鉴别、理化鉴定技术;中药商品规格、真伪、优劣辨别。

第四学期

13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技术;无菌检查技术;抗生素效价测定技术;热原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技术;药物生物活性检查技术

第四学期

14

药物制剂分析综合实训

维生素C注射液、甲硝唑片、雷尼替丁片全检。要求学生能按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掌握常见药品的质量检验程序、方法与操作技能,完成药物全检,能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处理与判断,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书。

第四学期

15

微生物检定综合实训

所用检定菌的菌种生理特性及鉴别,菌落计算,检定中稀释度计算及微生物效价计算。要求学生能利用微生物方法完成常见药品的有害物质检查及含量或效价测定。

第四学期

16

技能鉴定

药物检验工理论及技能考核。要求学生取得中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学期

17

顶岗实习、毕业实习

在药物检验各岗位进行轮流顶岗。通过顶岗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工作能力,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手册,完成实习总结。

第五、六学期

 

2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四、教学进程设置及说明

(一)基本要求

在教学进程安排上,注重前后课程的衔接。公共课原则上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完成,主要是使学生能具有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为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应与高中课程衔接,并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专业基础课原则上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保证在进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理化及药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需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实施教学,因而原则上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完成。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原则上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完成,部分素质教育课程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实践教学环节依据三年不断线的基本思路,在第一、二学年安排课程见习、教学实习等环节,在完成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基础上,开设药物分析技术综合实训,体现了基本实验技能、生产单元实验技能、岗位综合技能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二)学时、学分要求

1.学时:总学时2644学时(包括课内与课外学时)。具体时间分配见表4、表5

 

4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周)

教学环节

 

学期(周)

教学

考核

入学教育及军训

毕业教育

综合实训

实习

机动

合计

第一学期

16

1

2

1

20

第二学期

18

1

1

20

第三学期

18

1

1

20

第四学期

16

1

2

1

20

第五学期

18

2

20

第六学期

1

18

1

20

合计

68

4

2

1

2

36

7

120

5  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形式

学时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之比

理论

1092

11.288

实验、实训

686

1406

毕业、顶岗实习

720

共计(学时)

2498

课内总学时

1778

 

2.学分计算的基本原则:

1)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1618学时计1学分;

2)实验课:1618学时计0.5学分,集中实训课:1周计2学分。

3)毕业实习:1周计1学分。

4)公益劳动、军训、入学教育、选修课课程按36学时计1学分,或2周计1学分。

(三)教学进程安排

教学进程安排见表6

 

6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

序号

   

按学期
 

 



考试

考查

1

2

3

4

5

6

16

18

18

16

18

18

公共基础课

1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48

48

3

3

顶岗实习

毕业实习

2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72

72

4

4

3

形势与政策

1.23.4

64

64

1

1

1

1

1

4

军事理论

1

16

16

1

1

5

体育

1.2

68

10

58

4

2

2

6

大学英语

1

2

136

136

8

4

4

7

计算机基础

1

64

16

48

4

1/3

8

应用数学

1

48

48

3

3

9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1.4

32

32

1

1

1

10

应用文写作

2

36

18

18

2

2

公共课总课时

584

460

124

31

职业技术基础课

1

人体生理解剖学

2

72

52

20

4

4

2

药用微生物学

2

72

36

36

4

2/2

3

药用基础化学(一)无机化学

1

64

32

32

4

2/2

4

药用基础化学(二)分析化学

2

72

36

36

4

2/2

5

有机化学

12

100

68

32

6

2/2

2

6

药理学

3

108

90

18

6

5/1

7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4

64

32

32

4

2/2

8

药物化学

3

72

48

24

4

3/1

9

医药应用统计

3

36

36

0

2

2

10

GSP/GMP实务

3

36

18

18

2

1/1

职业技术基础课总课时

696

448

248

40

职业技术课

1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3

72

36

36

4

2/2

2

中药鉴定技术*

4

64

16

48

4

1/3

3

药物制剂技术*

3

72

36

36

4

2/2

4

药物分析技术*

4

96

32

64

6

2/4

5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

4

64

32

32

4

2/2

6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

4

64

32

32

4

2/2

职业技术课总课时

432

184

248

26

综合实训

1

药物制剂分析综合实训

4

30

30

2

1w

2

微生物综合实训

4

18

18

1

3d

3

技能鉴定

4

18

18

1

3d

职业技能实训总课时

66

66

4

校外实训

1

顶岗实习

5

360

360

9

18w

2

毕业实习

6

360

360

9

18w

实习总课时

720

720

18

专业

1

销售技巧

4

16

0.5

2

电子商务

3

18

0.5

3

医学基础

3

36

1

4

药学英语

3

18

0.5

5

药品调剂

4

16

0.5

6

食品分析基础

4

32

1

公共

7

基础类:社交礼仪

1

16

0.5

8

艺术类:合唱艺术

1

16

0.5

9

舞蹈艺术

1

16

0.5

10

乐器演奏

2

18

0.5

11

技术类:急救知识

2

18

1

选修课总课时

220

7

3

3

军训和入学教育

1

2w

社会实践

1

考核科目

总学时学分及周时数

2498

1092

620

786

128

27

27

26

27

每学期开课门数(必修)

10

9

7

10

1

1

           

4

4

4

4

0

0

           

6

5

3

6

1

1

注:选修课课时不计总课时内。

五、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主要内容

培养能力

安排

学时

1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常用的光学分析技术(紫外-可见、红外、原子吸收、荧光灯等)、电学分析技术(电位分析技术、永停滴定技术)、色谱分析技术(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的技术基础、仪器与操作技术、典型应用技术。

根据检验任务选择适当仪器;正确操作仪器;对仪器实施保养维护;填写原始记录、正确处理数据、完成检验报告

72

2

药物分析技术

紧密围绕《中国药典》(2010年版),介绍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路以及相关知识;以典型结构的药品标准为线索,重点阐述七大类药物的结构(剂型)性质(特点)分析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现代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正确使用药典二部,完成药物全检;试药选用、试液配制;选用检验仪器进行药物理化分析、仪器分析等操作;填写原始记录、正确处理数据、完成检验报告

96

3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的基础知识、常见药物剂型(片剂、硬胶囊剂、液体制剂、小容量注射剂、输液剂等)制备的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

熟练操作制剂常用设备;具备一般制剂工艺设计能力;制剂生产质量控制能力;了解常用辅料的质量、性能、厂家、规格等;熟悉药包装材料及储存要求。

72

4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基本要求和程序、鉴别技术、检查技术、含量测定技术,以及液体剂型、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的分析。

正确使用药典一部,完成中药制剂全检;试药选用、试液配制;选用检验仪器进行中药制剂分析;填写原始记录、正确处理数据、完成检验报告

64

5

中药鉴定技术

药用植物形态、解剖方面的基础知识;中药鉴定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常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化学成分、功效、主产地等。

正确使用药典一部,完成中药鉴定任务;灵活运用显微鉴定操作;熟悉理化鉴定技术;见药知名,熟悉药材来源、主产地及鉴别要点。

64

6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

生物检定统计、几种药品的生物活性检定、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药品的有害物质检查、药品卫生学检查等。

使用药典,完成药品生物检定任务;试药选用、试液准备;选用检验仪器,确定环境条件,进行药品生物检定;填写原始记录、正确处理数据、完成检验报告

64